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天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劳动仲裁 > 新闻动态 > 冠心病的六经辨证


冠心病的六经辨证

发布日期:2025-06-23 23:29    点击次数:145

一、冠心病的六经辨证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六经辨证以《伤寒论》为基础,结合脏腑气血理论,将冠心病分为以下证型:

1. 太阳经证

· 病机:风寒外袭,营卫失调,心脉挛急。

· 特点:胸痛遇寒加重,伴恶寒、项背强痛、脉浮紧。

· 分证: 

太阳伤寒(麻黄汤证):无汗、喘满。

太阳中风(桂枝汤证):汗出、恶风。

2. 阳明经证

· 病机:阳明燥热内结,灼伤津液,心脉失养。

· 特点:胸痛灼热,面赤烦渴,便秘尿赤,舌红苔黄燥,脉洪大或沉实。

· 分证: 

阳明经热(白虎汤证):大热、大汗、大渴。

阳明腑实(承气汤证):腹胀痛、便秘。

3. 少阳经证

· 病机:少阳枢机不利,胆火郁结,气滞心络。

· 特点:胸胁胀痛,口苦咽干,寒热往来,脉弦。

· 代表方:小柴胡汤加减。

4. 太阴经证

· 病机:脾阳虚弱,痰湿内生,阻滞心脉。

· 特点:胸闷隐痛,纳呆便溏,肢冷乏力,舌淡苔白腻,脉濡缓。

· 代表方:理中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

5. 少阴经证

· 病机:心肾阳虚,寒凝血瘀;或心肾阴虚,虚火扰心。

· 分证: 

少阴寒化证(四逆汤证):胸痛彻背,形寒肢厥,脉微细。

少阴热化证(黄连阿胶汤证):心悸烦热,失眠口干,舌红少苔。

6. 厥阴经证

· 病机:寒热错杂,气血逆乱,心脉闭阻。

· 特点:胸痛伴气上冲心,四肢厥冷与烦热交替,脉沉弦或促结。

· 代表方:乌梅丸或当归四逆汤。

二、四诊特点及辨证要领

(一)望诊

1. 面色: 

太阳证:面白无华(寒束);阳明证:面赤;少阴寒化:面青黑。

2. 舌象: 

太阳:苔薄白;阳明:舌红苔黄;太阴:舌胖苔白腻;少阴热化:舌红少津。

(二)闻诊

1. 语言:少阴证声低微;阳明证声高气粗。

2. 气息:太阳证喘促;太阴证气短懒言。

(三)问诊

1. 胸痛性质: 

刺痛(血瘀);胀痛(气滞);冷痛(寒凝);灼痛(热结)。

2. 诱因与缓解: 

遇寒加重(太阳/少阴寒化);情绪波动诱发(少阳);劳累加重(太阴/少阴)。

(四)切诊

1. 脉象: 

太阳:浮紧;阳明:洪大;少阳:弦;少阴:微细;厥阴:沉弦或结代。

2. 按诊:心下痞硬(太阴痰阻);手足厥冷(少阴/厥阴)。

三、辨证分析过程(示例)

案例:患者男,65岁,冠心病史,胸痛反复发作。

推演步骤:

1. 初诊信息: 

胸痛遇冷加剧,放射至后背,伴汗出恶风,脉浮缓。

→ 太阳中风证(桂枝汤证)。

2. 病情演变: 

1周后胸痛转为灼热感,便秘口干,脉洪大。

→ 表邪入里化热,转为 阳明经热证(白虎汤证)。

3. 进一步传变: 

未及时治疗,出现心悸肢冷,脉微细。

→ 热盛伤阳,转为 少阴寒化证(四逆加人参汤证)。

4. 辨证要点: 

动态观察病位(表→里)、病性(寒→热→虚寒)、邪正关系(实→虚)。

四、诊治示例

患者:女,58岁,冠心病支架术后1年,再发胸痛。

四诊合参:

· 症:胸胁胀痛,口苦心烦,乏力便溏,四肢欠温,舌淡红苔黄腻,脉弦细。

· 辨证分析: 

1. 胸胁胀痛、口苦脉弦 → 少阳枢机不利;

2. 乏力便溏、肢冷 → 太阴脾虚;

3. 心烦苔黄腻 → 兼夹湿热。

→ 诊断:少阳太阴合病,寒热错杂。

治法:和解少阳,温中化湿。

方药: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柴胡12g、桂枝9g、干姜6g、黄芩9g、牡蛎15g、瓜蒌15g、薤白9g、茯苓15g。

疗效:服7剂后胸痛减,黄腻苔退。续调方2周,诸症平复。

按语:此案体现六经传变(少阳→太阴)及寒热并治思路,契合“胆热脾寒”病机。

五、临证要点总结

1. 动态辨传变:冠心病常呈“太阳→少阴”“阳明→厥阴”等传变路径,需随证转方。

2. 抓核心病机: 

太阳重“通阳散寒”;少阴重“扶阳益阴”;厥阴重“调和寒热”。

3. 现代病理结合: 

支架术后再狭窄 → 多属“痰瘀互结”(太阴/少阳);

心功能不全 → 多属“少阴阳衰”。

4. 治未病思想:太阳表证阶段及时干预,防止内传少阴。

专题集合六经辨证辨证论治医案示例桂枝汤类柴胡汤类泻心汤类经方今注精读专栏自我问诊养生保健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4月25日兴发转债下跌0.12%,转股溢价率63.96%
下一篇:倒计时1天丨为高考加油!多地推出暖心举措保驾护航